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2025年04月16日 | 星期三

2025年4月16日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中宁县院 > 检务公开 > 正文
检察旧事
2018-06-01    来源: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
2018-06-01

中宁检察院 杜彪

那是我到检察院的第二个年头,其实,在检察院总的工作天数还算不上半年时间,我被分到了反贪污贿赂局,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反贪局。

带我的是一个五十多岁老检察人,说话也不利索,有点结巴,就这样,他后来成了我名副其实的师傅,也跟着同事们喊起了“老张”。他是一个老军转干部,老家是陕西人,随家属最后转业就留到了中宁,很顺利的进入到检察院反贪局工作。平时喜欢“理财”的他当然就成为反贪局里的“能人”,哪个案件都离不开他的“比划”,其实后来,我的同事告诉我,他是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因为他对账务的“精明”,平日里在查办案件时总会通过财务上的“蛛丝马迹”发现可取线索,往往使一些案件“起死回生”。

直到今天,我也佩服他“五体投地”。也许是和他共事的很多年,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准确的说是他带我成长的很多年里,我从他身上发现了很多奥秘。

记的第一件案子,我们配合的很成功。案子是2007年初就开始排摸的,我参与的时候已经排摸了好长时间,但是一直也没有形成结论性意见。

    也许在办公室坐着没有事情干,也许是老张突然想到了什么,一天下午快下班了,老张忽然撕扯着我的衣服的后背,说了一声,“小杜,跟我走。”我拎起随手准备好的公务包就跟随他一路小跑到液化气公司,老张很熟悉的给准备下班的会计打了个招呼,我看会计就忙乎了起来。“小杜,看看这笔帐。”我顺手接过他递给我的一本采购液化气的报销的原始单据,仔细开始琢磨,翻来覆去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它是一份很正常的财务手续。

我正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处理,老张问到“小杜,我总觉得这笔款可能重复报销,我们怎么来证实一下?”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很直接了当的说,“我觉得这款是直接报账处理的,要查也只能查进入库情况,再也无法证实这是重复报账呀!”迟迟不见老张回复我的话,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他已经发现进出库手续不是突破口,只能通过现有的财务手续来加以证明。

回到单位后,我思前想后怎么找到案件的突破口,也许是第一次接触案件,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一个整夜也没有踏实的睡着。第二天一大早等待着老张师傅再次领着去查找。好不容易盼来了他,他居然说先等等再看。我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张结结巴巴送给了我四个字“你这家伙”。实际上老张早有注意,下午和我一起就开始了长达一周的查账生活,很可能是我们心有灵犀,最终通过前后报账过程推算出同一时间采购重复报账一车液化气冲抵借款的事实。

    这也许是老张和我配合的第一案,后来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个案件,都是这样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也算不出到底和他一起翻阅过多少万本财务凭证,一晃十余载,默契配合的每一个镜头都历历在目,好似昨天发生过的事情。

老张已经退休六七个年头,也时不时的来到检察院,来到反贪局,反贪局的干警已经不是他离开时的人了,都换上了许多年轻干警,但是老张的精气神还依然在年轻干警的生活中传播。

每当一个案件无法进展下去的时候,我也会拨通老张的电话,听听他的看法和想法。有的时候会看着他留给我的三件“法宝”,鼓励自己勇敢的面对办案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

老张有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携带者一个永不缺少的“百宝箱”,在办案过程中需要什么你只要和他在一起,一样文书都不缺少,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办案系统,全凭手工制作文书,就连最简单的笔录都是手写;还有离不开他的“神算盘”和“烂笔头”,很多大案要案都是他一笔一笔算出来。

弹指一挥十余载,智慧检察的不断更新,像老张这样的检察老干警依然顺应时代的变迁,熟练掌握着办案新技能,灵活运用着话单分析、大数据、身心监护新技术,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不断培养着检察事业的新人。

【作者】:
【来源】: